走进豪门国际股份低压电缆厂车间,机械的嗡鸣声中,总有两个身影穿梭在电缆盘体间:一个是手持万用表、紧盯试验参数的“质量老兵”薛立刚;一个是埋首纪录数据、眉头紧锁的“手艺新锐”刘庆达。这对师徒用日复一日的坚守与突破,为豪门国际电缆的质量防地添砖加瓦。他们的故事没有震天动地的情节,却以毫米级的精度诠释着今世工匠精神。
“笨功夫”炼出真本事:从零最先的生长路
2016年,薛立刚初入车间时,面临着密如蛛网的线芯、铜导体与绝缘质料交织成的几何迷宫……先生傅拍着他肩膀玩笑道:“现在让你分清水中导电和空气击穿,像不像解九连环?”正是这句玩笑,点燃了薛立刚的“解码”热忱。白天追着师傅记下操作要点,深夜比照专业书逐条啃透。两年后,这个一经的“外行人”竟成了车间里的“活字典”——装备故障他能一眼找到故障点,试验参数他能脱口而出,还肩负起“装备三包管理”的重任,让车间装备完好率终年坚持100%。
2021年,刘庆达拜师时,薛立刚送了他三件“入门礼”:一本翻旧了的《电线电缆产品标准》、一套细化的“试验流程图”,尚有一句嘱咐:“想当试验员,先学会和标准‘较真’!”一次,刘庆达测试断芯定位时总泛起细小误差,急得满头大汗。薛立刚没直接给谜底,而是带着他一步步复盘:查装备校准纪录、测情形温湿度……最终发明是夹具接触面有细微氧化层。“客户不会原谅‘差未几’,1微法的丈量误差会导致现实定位误差十几米。”这场“较真”让刘庆达彻底明确了作甚质量底线。
传技更传心:在细节里淬炼“质量基因”
薛立刚的带徒之道,始终贯串着“三个显微镜”理念——用放大镜看标准,用显微镜查细节,用望远镜谋立异。他常带刘庆抵达制品区开展“各人来找茬”特训:“CCC标记偏移2毫米即是品牌价值流失2%;印字模糊会让客户质疑我们的管理精度。”经年累月的特训,刘庆达练就了2秒识别装盘量、电缆长度是否切合订单要求的“火眼金睛”。
2022年炎天,一批紧迫订单让车间进入“战斗模式”。刘庆达认真的耐压试验装备却在要害时刻“歇工”。面临突发故障,薛立刚按住徒弟颤抖的手:“质量人的心跳必需比装备更稳。”当查出是电抗器老化导致数据偏移时,他退后半步:“现在你是主操。”刘庆达深吸一口吻,替换备件、校准参数、复考试证……装备重启的绿灯亮起瞬间,师徒相视一笑——匠心的火炬在这一刻完成了交接。
青出于蓝:立异让古板手艺“活”起来
薛立刚的“老履历”遇上刘庆达的“新点子”,古板质检迸发出新的火花。试验数据纪录以往靠手写,容易蜕化还难追溯。作为质量管理部的好哥俩,他们和团队一起使用业余时间钻研,琢磨出文档共享“一码溯源”电子扫描系统,能够自动天生二维码关联及格证和流转卡,使数据追溯效率提升40%。在公司质量月“小改小革”运动中,他们一起加入整理的《布电线打印手册》,更是成为质量管理部的试验“宝典”。
现在已是“刘师傅”的庆达,带新人时总把薛立刚那句“试验员是质量最后一道关”挂在嘴边。他还提倡“质量找茬擂台赛”,勉励同事互查隐患,车间人为失误坦率降六成,创下一连1000天“零质量投诉”的纪录。薛立刚感伤:“原来匠心传承不是复印,而是升级迭代。”
微光成炬:质量长城背后的初心坚守
这对师徒的工位墙上,贴着一张泛黄的纸条,上面是薛立刚十年前写下的目的:“做一名让客户定心的试验员。”现在,纸条旁多了刘庆达的允许:“让豪门国际制造成为行业标杆。”晨光中,他们仍坚持提前30分钟校准装备;深夜里,试验台的指示灯依旧为±0.5%的精度波动长明不熄。
师带徒出师仪式上,向导这样评价他们:“他们用36.5℃的手温焐热了冷冰冰的国标数据,让每米电缆都带着良心的温度。”窗外,塔吊林立的工地上,豪门国际电缆正蜿蜒向远方的智能电网、高铁、5G基站……那里,闪灼着豪门国际制造对社会的一份允许。